院校简介
兰州工业学院是甘肃省省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的前身是由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于1942年建立的培黎工艺学校,1958年改建为举办中等专业教育的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1962年与煤炭、电力、轻工、重工和邮电5所中专合并组建了甘肃省工业学校,1974年更名为兰州工业学校,1989年改建为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经教育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兰州工业学院。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占地面积1746.65亩,校舍建筑面积29.8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1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8亿元;馆藏图书83.38万册。建有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82个,协议共建校企合作基地140个;设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职业技能培训点8个;建有工程训练中心,办学条件能够满足学生车、铣、刨、磨、钳以及焊接、铸造、数控加工等多工种综合训练的需要和人才培养需求。2017年,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合作院校;2018年,入选教育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建设试点学校,获批成为省内首个组建人工智能学院的学校。 2019年,学校被评为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入选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和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适应性强的专业人才。建校以来,先后向社会输送各类专门人才8万余名。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10173人,其中本科学生9459;各类成人本、专科学生3000余人。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居全省高校前列;研究生考试上线率达8%左右。在省人社厅进行的全省高校毕业生情况调查中,我校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好’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24人,其中专任教师625人;有高级职称教师310人,其中教授7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85人,其中博士83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团队1支,国家级创业导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优秀专家1名,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团队4支,省领军人才2名,省’园丁奖’13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26名,省师德标兵3名,省’技术能手’2名。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基础学科部、体育部、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单位,设有普通本科专业31个、专科专业13个,建立了以装备制造业、建筑业、信息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专业集群为支撑,以服务甘肃装备制造业为主体,与地方新兴产业对接、优势突出的专业体系,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5大学科门类。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4项、厅级教学成果奖43项;建有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校级精品课程59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慕课4门,省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1个,完成省级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7项。机械制造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汽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3个中心被评为’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研究成果显著。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项目68项,省高校新型智库项目1项。建成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有省部级和地厅级科技创新基地、平台9个,其中,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培育基地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科研成果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等省、厅级成果奖励134项,其中,甘肃省科技进步奖7项。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共计249项。学校教师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7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70余篇。
学校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工作,在机械装备与新材料方面完成了多项有突破性的实用创新项目,研发了冶金输送设备、冶金冶铸模具两个在国内市场领先的优势产品系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重视学生技能训练,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学术论文和科技制作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技能竞赛活动中,先后获国家级奖励115项,其中,国家一等奖22项、二等奖74项、三等奖84项、优秀奖20项,省级奖励1287项。学校建有专创融合创新创业基地22个、综合创新创业支撑服务平台8个,我校A·力创客空间入选省级创客空间。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德国、乌克兰、瑞士、美国、加拿大、塞浦路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多所高校及教育机构签署了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协议,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在校生出国(境)交流、学习,先后派出多名学生到美国、德国、亚美尼亚、乌克兰、阿塞拜疆等国留学。加大骨干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赴国外大学开展培训力度,鼓励支持教学科研人员更广泛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和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积极深化与联盟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校秉承’开物成务、启智求真’的校训,大力弘扬’坚韧顽强、质朴无私、包容创新、和谐奋进’的办学精神,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先后被教育部、中央文明委、团中央、中共甘肃省委等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2018年,成功创建首届省级文明校园。
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秉承’跟着工业干,围着企业转,质量求生存,转型促发展’的办学思路,认真实施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战略,全面推进’一重四改、转型发展、迎评促建’三项重点工作,同心同德、砥砺奋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创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省内有重要影响的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努力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54人,专任教师557人;高级职称教师280人,其中教授7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01人,其中博士79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团队1支,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优秀专家1名,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3支,省领军人才1名,省“园丁奖“13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25名,省师德标兵3名,省“技术能手“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