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关中地区经历一场雨夹雪后,西安的气温骤降至零下。地处西安市长安区的西安联合学院没有供暖,3000多名师生在零下的温度中坚持上课。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因是,数月前该校涉嫌非法集资案全面爆发。 2015年2月2日,西安联合学院办事处人去楼空,资金链断裂的消息不胫而走,数万投资户涌上街头讨说法。多位投资人称,西安联合学院涉案金额高达百亿元,官方至今未公布具体数字。 西安联合学院涉嫌非法集资案并非孤例,西安很多民办院校深陷非法集资泥淖。当前,警方立案的西安民办院校非法集资案件逾10起,涉及金额较大的除西安联合学院外,还有西安华西专修大学(下称华西大学)。 民办院校集资“雪球”越滚越大,直至资金链断裂,问题全面爆发。西安民办院校“非法集资”时间之久,涉案金额之大,涉及投资者之多,国内罕见。 素有“民办教育硅谷”之称的陕西,十多所民办院校深陷非法集资之中。如何破解陕西民办院校当前集资困局,将直接影响10多万名投资者的利益,以及陕西未来民办教育的走向。 民办院校集资路 “陕西民办院校向民间集资由来已久,只不过这几年才集中爆发,其中多为民办非学历高校。规模较大的普通民办高校虽有集资现象,目前尚能维持正常运转。”一位从事民办教育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华西大学创办于1989年,由西安蓝田向阳校区和红河校区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500多亩。2002年,华西大学推出“教育扶贫,信贷助学”举措,最初与银行合作,对自立上进的贫困学生由学校担保,实行信贷助学,待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逐步还贷。 2004年,华西大学以“扶贫教育”为名进行大规模集资,与投资人签订《合作助学协议书》,合作期一年奖励为12%,合作两年奖励14%,合作三年奖励15%。截至2013年,华西大学累计集资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合作助学协议书》显示,2012年10月,华西大学以计划在杨凌新建教工小区、优化教学设施助学项目名义,与诸多投资者签订协议,后者一次性提供给华西大学5万元,合作助学期限为一年,到期后华西大学将按照年12%的利息,奖励投资者6000元。 华西大学官网显示,华西大学有向阳校区、红河校区、江苏昆山校区,合作协议所提到的杨凌校区,是华西大学的新建校区。正是这个号称投资10亿元的杨凌新校区,成为压垮华西大学的最后稻草。 据《成都商报》报道,承包华西大学杨凌校区建设的“海南中航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皮包公司,该公司在层层转包中收取数千万元的质保金后消失,致华西大学资金链断裂,杨凌校区也陷入停滞状态。 与华西大学融资模式类似,创建于1986年的西安联合学院,原名“西安联合大学职业学院培训部”,校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子午大道南段。从2005年开始,陆续在西安、铜川、渭南、咸阳等地,设立办事处招募业务人员,以借助社会力量出资办学的名义向民间集资,年利息从10%到20%不等。 所不同的是,华西大学融资名义是建新校区,而联合学院融资之名是要投资开发系列实体项目。据其宣传资料显示,开发项目包括观光现代农业示范园、养老院,以及“西安航空旅游空中应急救援中心”项目。 一位张姓投资人说,“在过去几年里,每个周末都会有几十辆大巴车,把各地办事处联系好的人拉到上述示范园。在这里大家参观后免费吃喝,听业务员讲投资回报前景,很多人觉得项目不错,又碍于情面多少会投一些。” 相比华西大学,西安联合学院集资规模更大,且大量资金并非全部用于教学,也没有多少资金投入实体项目,主要是用来支付沉重的集资成本。 上述张姓投资人说,“除了利息,还有高额的佣金,加上学校管理等诸多因素,联合学院的集资成本一度高达40%,而学校的利润却只有20%左右,因此资金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2015年2月2月,西安联合学院各地办事处人去楼空,相关的负责人员失联,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西安市政府随即成立工作组,西安联合学院和华西大学负责人,因涉嫌非法集资案先后落网。 西安联合学院多位投资人告诉《财经》记者,华西大学累计涉案数十亿元,而联合学院涉案金额远高于华西大学。 2015年5月19日,西安市中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称,参与西安联合学院集资人员,尚未在指定地点登记或到公安机关报案的,可就近到当地派出所或指定地点进行报案登记。报案时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合同、交款凭证等相关证据材料,说明集资经过、金额等情况。 截至目前,西安联合学院涉案金额和人数,官方亦没有公布具体信息。西安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说,“目前警方正在侦办期间,相关数据教育局也不掌握,西安市政府综合六处负责工作组协调事宜。” 2015年6月6日,西安联合学院办事处副主任施某,被西安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从马来西亚押解回西安,该案的五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落网。 出境记录显示,早在2014年11月案发之前,该副主任便已经潜逃到马来西亚。 合作助学变为非法集资 《财经》记者获取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早在2011年6月1日,西安市公安局针对7所民办院校涉嫌非法集资问题,以《我市民办院校非法集资问题对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威胁》报送西安市政府,提出五点建议化解危机。西安联合学院和华西大学名列其中。 西安市公安局建议,由政府尽快召集相关部门进行研究,迅速制定对策,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建议教育、民政、监察等职能部门,迅速摸清非法募集资金民办院校的情况,做好在校学生的分流和安置工作。“切实保护好在校学生和投资者的利益,维护西安市社会稳定。” 随后,时任陕西省西安市副市长黄海青、朱智生作出批示,内容为“建议市金融办研究,坚决制止此非法集资行为,督促有关方面加强监管制定返还方案,确保群众不受损,否则依法予以惩处”。 但上述送阅件内容,未获西安市政府相关部门证实。 公安建议和市长批示,并未阻止西安联合学院等民办学校继续民间融资的脚步。 一位投资者说,“西安联合学院曾深入到西安周边村镇进行宣传,对投资者讲政府有多支持民办教育,助学投资有法可依,跟‘非法集资’不沾边。” 曾在媒体工作15年的王汉(化名)投资之前仔细研究了相关法律法规,他认为法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教育和社会培训事业,于是,王汉与华西大学签订助学协议,先后总共投入130万元。 然而,钱投进去没几个月,华西大学资金链出了问题,很多投资人无法抽回本钱,学校只能兑付利息。 “钱基本都是子女和亲戚的,没想到退休了深陷其中,为了讨回钱,曾多次向西安警方报案,而警方给的回复是,民间借贷警方不予立案。”王汉说。 讨债无果下,从2013年1月开始,近百户债权人,向西安市仲裁委员会就华西大学借款办学合同纠纷案申请仲裁。仲裁书认定,该《合作助学协议》名为助学协议,实为民间借贷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依法成立,具有法律效力。 赢得仲裁后,债权人向法院申请执行。但“直至2013年10月,西安市中级法院一直不予执行,无奈之下,诸多债权人又向华西大学所在地蓝田县公安局报案,蓝田县公安局仅做了情况登记。”王汉说。 华西大学的一名投资人称,“从2011年底开始,华西大学资金链就已断裂,很多人开始向警方和政府部门反映,遗憾的是无人重视此事。没想到现在自己成了非法集资的参与者。” 陕西树理律师事务所律师赵振凯介绍说,“由于民办院校资产权属不清晰,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之间界限模糊,因此非法与合法很难认定。每一所民办院校的资金流向不同,如果集资款没有用到办学上,而是挪作他用,则可能构成非法集资甚至涉嫌集资诈骗犯罪。” 近十年来,不只西安联合学院和华西大学,还有更多陕西民办学校深陷非法集资之中,包括西安金融财贸学院、西安高新技术培训学院、西安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电子科技专修学院、西安华夏专修大学等10多所民办学校。 2014年11月21日,西安中级法院对西安高新技术培训学院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进行宣判,该校负责人刁继花、刁继珍被判无期徒刑。该案涉案金额高达3.6亿元,为当地法院近三年审理的最大一起非法集资案。 民办高校困局 陕西民办院校经历30年发展,显露出不寻常的“疲态”,在融资渠道窄、生源短缺双重压力下,民办院校走到一个十字路口。 自1984年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民办公助)成立,至2014年底,陕西目前有民办高校(机构)68所,多数学校位于西安。 西安一位民办高校负责人说,陕西民办院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84年至1994年是民办高校起步阶段,投入资金相对较少,购置桌椅板凳即可招生开课。在此期间,陕西涌现出了一批知名民办高校,民间办学蔚然成风,形成强烈的聚集效应。 1994年至2004年,陕西民办高校进入快速扩张期,由最初几所剧增至几十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对学校软硬件有了更高要求,为了能招到更多的学生,民办院校开始注重软硬件投入,大规模地开始修建新校舍,资金需求量进一步加大。 西安联合学院一位原高管称,“因民办学校权属不清晰,多数民办院校是租赁土地,无法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为了缓减资金压力,便向民间进行大规模集资,很多院校负责人起初想法都是好的,但后来窟窿太大停不下来。” 2004年至2014年,是民办高校发展最为艰难的十年,由于资金来源持续单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质量和特色不够鲜明、权力主体关系混杂,以及就业体制改革、高教发展方式调整等,对民办院校形成倒逼态势,随着生源大面积减少,导致民办高校危机进一步加剧。 陕西省教育厅一位退休官员说,“民办高校的收入主要依靠学费,所以招生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所民办高校生死存亡。虽然法律上明确了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但民办高校并没有真正从社会非公共资金、资产中筹集到足额经费和资产。” 近年来,民办高校在生源上遭遇几股“寒流”——随着公办大学大规模扩招,导致民办高校可选择的生源逐步减少;公办本科院校兴起的三本学院,“分食”了民办高校的生源市场;民办高校自身最吸引学生的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在2004年也被取消,由此加剧了民办高校的危机。 多重压力下,诸多民办高校高息向民间进行集资,以“滚雪球”模式维系着资金链。随着生源骤减,学校运行成本不断增加,“雪球”越滚越大,很多民办院校陷入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泥潭,西安联合学院和华西大学最为典型。 前述西安联合学院原高管告诉《财经》记者,“民办院校支出远远高于公办院校,主要是教学成本、后勤保障服务,以及宣传费用。民办院校的领导都是有理想抱负的人,如果仅仅是为了赚钱,应该是去选择做生意,不会搞教育办学校。”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公办高校向商业银行贷款可以享受政府贴息的优惠,但民办高校却难以从政府获得贴息补助。公办高校师生可以申请政府研究资助,民办高校师生也不具有申请政府研究资助的资格,直到2008年才首次有两所民办高校获得国家社科资金和自然科学资金的资助,实现零的突破。
2012年9月,《宁波大学学报》刊文称,陕西民办高校从1984年的第一所学校开办至今,民办高校平均生存年限仅9.7年。从1992年至2002年,陕西共批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45所,合并、注销了91所,倒闭的比率达 62.75%。
陕西涉嫌非法集资的民办院校多是培训专修学校,即民办非学历机构,是指面向社会举办的教学内容属于高等教育层次,但不具备颁发国家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资格的各类培训、进修、辅导、补习等非学历高等学校。目前陕西有50所民办非学历机构。
陕西一位民办高校负责人说,“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36条规定,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但《物权法》及《担保法》均规定,学校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不得抵押。”
这意味着民办院校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从民间获取资金成为唯一途径。
随着近几年陕西民间信贷危机频发,再想从民间集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留给民办高校的生存空间已经十分狭窄,恶性循环下,非法集资案集中爆发是必然的结果。
2024/8/8 11:42:14
2024/6/16 11:51:01
2024/6/10 21:44:13
小程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