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到2017年,我省高等教育将实现普及化,这也就意味着适龄青年人人都可以上大学!”5月13日,一场关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座谈会在省政协举行,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如是说。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的背后,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或正在体验: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悖离。我们的高等教育该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省政协副主席王新陆说,现在的大学不讲“家国天下事”,针对最近大学里发生的诸多事件,他认为高等教育的第一要务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大学要培养“通才”。 中小学学习时间过了头 不少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在济南大学教务处处长陈月辉看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政府层面投入太少;从教育教学角度,对教师的投入尤其少,对教师的评价还是侧重于科研和项目。“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可是现在的老师根本没有下过一天工厂,课堂还是满堂灌,培养出来的学生哪有什么创新意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中小学的学习时间太长,到了大学,学习动力开始不足,尤其是不喜欢的课,更没动力。”陈月辉说。“高校怎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我认为,大学教育,知识培养只是其中一部分,因为有的时候,大学学了4年,学生到了社会上这些知识已经过时了。”他认为,大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加强 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我认为现在的学校、老师对于学生研究得不够,根本不懂学生在想什么。你说,他们都不了解学生,又怎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徐夕仁是一位大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他对现在的高等教育并不满意。“一些老师为了保证课堂出勤率,采取‘点名、扣分’等方式把学生强行‘绑架’到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又会高到哪里去?”徐夕仁认为,大学生出勤率不高固然有专业选择不合适、或者学习动力不足等原因,但他认为更为关键的是:现在的大学生和老师之间有隔阂。“对于近期媒体报道的高校中发生的事情,学生之间发生的问题,我认为,学校方面不能说没有一点责任。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徐夕仁说。 为了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渠道,徐夕仁建议实施“小班化”教学和“导师制”。“现在很多大学都是100来人的大课堂,这么大的课堂如何互动?应该借鉴国外高校20多个人的小班化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跃起来。” 大学第一要务是人格教育 优秀教师就该“走穴”“教育千改万改,人格第一。”省政协副主席王新陆说,国内的大学如今一般不讲“家国天下事”,他认为这是教育的失败。联系到最近高校中发生的恶性事件,他认为,“高等教育第一要务,还是人格教育,这个是基础;通才教育是根本。” 对于这一点,山东大学能源动力学院副教授袁学良也持相同观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觉得对学生人格、品格培养应放在首位。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着重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座谈会上,各高校不约而同都谈到了教师能力问题,也有委员建议建立优秀教育人才全省流动机制,或者提出建设高校教育联盟,可推进教师互聘、课程互选等。 王新陆认为这都是积极的做法,“梅兰芳之所以成为全国的大腕,是因为他的‘走穴’。我们优秀的老师为什么不可以?优秀老师在各个高校‘走穴’,提升的不仅是学生的能力和眼界,我们的老师也会充实提高。”他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放宽政策,给优秀老师提供“走穴”的政策保证和鼓励措施。“不走穴不能评‘山东名师’。” 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 大学生修满学分即可毕业在座谈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表示,省教育厅一直支持各高校改革,如今已把教育部允许放的权都放给了高校。有政协常委认为还不够,目前最关键的是:把年轻教师的职称评定权交给学校。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普及化”,学生层次和机构会相应变化,宋承祥认为,将来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会全面实行“学分制”改革,打破年限规定。“以往本科生提前毕业算肄业,今后将允许水平较好的学生修满学分即可提前毕业,也可延后毕业,最长年限可放宽到8年。” 另一方面。宋承祥介绍,将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响应社会需求,探索实行订单培养等模式。通过这些形式上的探索,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024/8/8 11:42:14
2024/6/16 11:51:01
2024/6/10 21:44:13
小程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