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看天津,看天津集中国工业发祥地、洋务运动重镇和维新变法策源地于一身;近代中国看天津,看天津诞生了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
巍巍学府,肇基北洋,拥有116年历史的天津大学,是中国横跨三个世纪的高等教育的探索者,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被誉为“中国近代科技、工业人才的摇篮”,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
肇基学府 洋洋大风
海河流资润泽,哺育了津沽大地上的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
天大前身是北洋大学,始创于中日甲午海战之后。1895年,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创建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校址在天津北运河畔大营门博文书院旧址,这标志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诞生。创办之始,它就以美国哈佛大学为蓝本筹建,援引先进教育模式,分学门分班授课,成为我国设立分科大学之始,其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和“严谨治学”的校风享誉海内外。1896年更名为北洋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北洋大学校,次年定名为国立北洋大学。1951年9月,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更名为天津大学。该校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由清朝钦差大臣堂裕颁发给法律科毕业生第一名王宠惠。
如今的天大地处南开区,卫津河从门前流过,南靠天津标志性建筑——天塔。遥望东门,如一顶古代官帽。阳春三月,记者从东门走入校园,北洋广场的北洋大学堂纪念亭展现在眼前。“第一张大学文凭”、校歌、校训在纪念亭里的石碑上刻着,一百年前中国大学生的豪迈气魄跃然碑上。穿过北洋广场,敬业湖近在眼前,这只是天大校内四个湖之一,与青年湖、爱晚湖、友谊湖一样,都是学子晨读的好去处。
走过116个春秋的天大,从早期“作育人才,兴学强国”的使命到现代“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爱国奉献”;早期的天大,穷学理,振科工,重实验,如今的天大在学科建设上,已经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现有51个本科专业、150个硕士点、92个博士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经历116年历史的天大,为我国培养了20万余名高层次人才,为我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创立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革命先驱张太雷、经济学家马寅初、外交家王宠惠、王正廷、数学家秦汾、著名诗人徐志摩等无数先贤,以及至今活跃在各个行业的众多风云人物均曾在这里就读;著名法学家赵天麟、桥梁专家茅以升等知名学者都曾在此执鞭任教。据不完全统计,校友中有“两院”院士60余位、大学校长50余位。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天大校友在2008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成功“会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项目总指挥崔恺、“鸟巢”中方设计主持人李兴钢、“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赵小钧等均为该校毕业生;天大杰出校友师昌绪院士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百年风华 再攀高峰
“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悠长称历史,建设为同胞。……”这首校歌,每位天大学子都耳熟能详,它总结了天大前身兴学育人、实业救国的艰辛历程,促人奋进,催人向上,激发天大学子埋头苦干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学风。
“其实,学校很多学科在全国高校中排名靠前,但很少宣传。我填报志愿前,也不知道学校学科实力那么强。”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009级学生魏广洋眼里,天大是一所低调、务实的学校。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07—2009年学科评估结果中,天大有6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三,排名第一的学科数和进入前三的学科数在工学领域均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居全国第一,光学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二,建筑学、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3个学科位居全国第三。
北洋大讲堂已经成为天大传播人文知识、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的主要阵地之一。建工学院2009级港口专业的赵雅文说,北洋大讲堂每周都有大师、名人等前来讲课。杨振宁、有“院士诗人”美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明等众多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艺术家、教育家等知名人士在此举办讲座,内容涉及科学、艺术、政治、经济以及人生感悟等。
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天大百年风华之后再攀高峰。学校教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新校区位于天津海河中游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建设总规模将达到125万平方米,将能容纳学生3万人。新校区将建成一个以湖泊、人工湿地为核心的水体生态校园,建筑依水而建,形成富有特色的湖畔水景校园。新校区规划将体现“一个中心、三个融合”的理念,即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形成学科的集聚与融合、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学生和教师的融合。
重点线上百分报考希望大
在天大,教9楼是众所周知的。这座古香古色的行政办公楼是天津市一级保护单位。1958年,毛泽东视察天大时曾站在这幢楼前向广大师生挥手致意,学校招生办就在这幢楼的二层办公。招办主任李振宇介绍,目前,学校已顺利完成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保送生、艺术类等特殊类型招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和保送生的结果也已公布,其他类型的考试结果也将在近日公布。今年,包括天大在内的9所高校自主选拔举行联合考试,有4300多名考生报考天大自主招生,报录比达10∶1。学校今年新增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物联网工程”、“微电子材料与器件”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功能材料”3个本科专业。这3个专业于今年面向社会招收全日制本科生。
据了解,天大每年在北京招收60至70人,投放专业30多个,理工科专业占90%以上。建筑、城市规划等优势专业北京考生报考比较热,每年约占报考考生的20%至30%,这些专业录取分也比较高。由于生源较好,天大一般会在京增加招生名额,如去年就扩招了10多人,在北京重点线上100分的考生如果报考天津大学,被录取的希望较大。
李振宇建议,考生要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进行认真剖析,按兴趣和爱好选择合适专业,不要盲目报考热门专业。考生还要充分了解专业的内涵,不能只看专业名称,要仔细地了解专业的各项指标,如主干课程是什么,专业实力如何,是否属于特色专业,是否属于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等。
近3年在京录取分数情况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招生专业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理科 650 589 613 655 600 615 650 598 620
文科 569 546 552 591 581 586 572 538 558
走进天大实验课
3月10日下午,记者走进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就设立在该学院的6楼,通道右边,摆列着学生的科技创作作品,墙壁上还挂着学生暑期科技夏令营等照片。
走进实验室,10个学生正认真地做实验。他们两人一组,每组桌上都摆放着课本和实验课的作业要求。学生们一边看书,一边讨论,然后根据要求按步骤操作,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大二学生小邵说,这是他这学期上的第二次实验课,主要是操作基本线路的连接,与课堂上的理论课结合起来,提高对器件的认识,提高动手能力。
实验室主任刘鸣介绍,实验室每天都对学生开放,除课堂教学外,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只要登记,均可来做实验。该实验室每学期约接待学生上万人次。
学生心里话——
冲着专业选择天大
侯静轩,大一女生,现就读于建筑学院建筑系,毕业于北京四中:
我去年高考成绩621分,喜欢建筑专业。填志愿时,父母帮我分析,在国内建筑科学比较强的高校有清华、天大等,我成绩达不到清华的线,天大也是一所名校,而且离北京很近,因此,我第一专业就选报建筑专业了,第二志愿报考工程管理专业。由于建筑专业录取分很高,我高考分不够,被第二专业录取。入校后,我申请转专业,通过选拔,顺利转到了这个自己最喜爱的专业学习。
与妈妈当校友
陈昊宇,大一男生,现就读于电气信息类专业毕业于北京161中学:
我喜欢工科,填报志愿前就留意哪些院校工科实力强。妈妈对我填报志愿影响非常大。她毕业于天大。她告诉我,天大不少学科在全国高校中排名靠前。我就报考了该校,高考时以632分考上自己喜欢的专业,如今与妈妈成了校友。
社团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谭笑,大一男生,现就读于建筑学院建筑系,毕业于北京四中:
我的兴趣很广泛,中学起就对电影方面感兴趣,经常用DV拍摄些东西,进入大学后参加电影社。天大社团很多,如北洋艺术团等都很知名。学校的众多社团活动丰富了我的校园生活,提高了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还能多认识些志同道合的同学。
2024/8/8 11:42:14
2024/6/16 11:51:01
2024/6/10 21:44:13
小程序使用